Hello!我是飄兒,Bring You 旅行資訊平台的共同創辦人、總編輯,在人氣旅遊部落客的生活一文,我提到國外旅遊部落客整體的生活樣貌,這一篇我要更細部的講講我是如何分配工作時間?平衡旅行、工作與生活的?
旅遊部落客在海內外都是一個令人心生嚮往的工作型態,想像在你正常的生活與工作的同時,你同時還在旅行,光想就讓人興奮了。
而實際上進入這個狀態,一開始當然少不了那種Amazing的心情,我在完成夢想,未來我的生活是不是都可以坐在泳池畔喝果汁看海了?
這確實是真實的一部份,但更重要的事實是,要達成這樣的境界,其實你前期要拼了命工作,你要先學會旅行就是你的工作,只有到你真的接受,並找出旅行即為工作,仍能平衡的很好,找出適合你這樣生活的模式,才可能讓旅行真的成為你生活的一部分。
但如果你問我我喜歡現況嗎?喔!我要跟你說,我愛死了。
剛開始的生活
在成為自由工作者一文,我有稍微提到,剛開始幫事業打地基時,沒有人脈、沒有資源、沒有作品,要努力累積作品之下,大抵上就是一直做重複的事,打磨技能、推敲客戶想要的東西、讀者想知道的資訊,這時候還是學習階段,也是剛離職,會有一段碰撞期,因為沒人管你,也沒人幫你制定目標,最需要的是管理能力,很多人如果選擇在家工作,很容易把工作跟生活的界線模糊掉,工作到一半就跑到床上、看電視、或是放懶,因此是最需要訂定目標與時間規劃的時候:
- 目標與時間的安排:想好大方向目標,把目標細分成小方向,再把小方向安排到行事曆上,首先先測試大抵上需要多少時間完成,ex. 需要一小時構思整個文章脈絡,一小時修圖,一小時撰文,半小時做最後潤筆,就把時間段都切割出來,排到行事曆上
- 找到自己的黃金時間:想想你在一天的哪個時間精神最好,判斷力最佳,把需要思考、複雜的事排在那個時候,剩下細碎的時間排Minor的工作,事情處理會更有效率
這個剛開始接軌的階段需要的時間每個人不同,像我自己是很自律的人,本身時間管理算蠻好的,大概一個月的摸索期,就已經找到目標,並一步步的執行;而小V 因為本身工作屬於創作型的,一起勁有靈感就會工作個幾十個小時,當沒幹勁時就鬆懈個好幾天,這種的在一開始真的會需要花上好幾個月才能適應自由工作者那種目標、時間都要自己定的型態。
如果發現自己一開始真的很容易分心,可以跟我們一樣,去咖啡廳待著,在咖啡廳,沒有家裡其他讓你偷懶的因素存在,你就是focus在工作上,效率也會像在辦公室一樣,強制性的被提升。
開始有穩定收入的階段
當摸索期過了,我們找到可以維生的方向,收入比較穩定,也比較適應自由工作者的生活後,為了有更安靜的工作環境,我們回到家裡,把家裡打造成適合工作的工作室,這時候基本上全心全意都在部落格上,會想全力衝刺。
由於我們是旅遊部落客,加上案子太多,太常在國外跑,所以比較少有接下來要提的問題,但其實很多部落客會這樣,然後我有時候會落入這個狀態,所以就把很多人會遇到的狀況分享在這部分。
當工作多了之後,很容易一整天坐在椅子上打電腦寫文章,心思都放到工作上,就會少了每小時起來走動、拉筋,甚至每天運動的好習慣,這其實很嚴重,我這樣工作一年,發現走路姿勢變醜了、大腿和屁股都無力,肚子囤積很多脂肪,為了工作所以三餐外食,健康也越來越不好,工作與生活模糊,這真的是大忌。
因此在行程表上硬性加入運動、拉筋、坐下來好好吃頓飯,絕對也是重視生活的一部分。
旅遊成為工作
以上工作狂狀況是我聽到很多旅遊部落客的真實情況,他們是真的五天四夜的旅遊,然後旅遊當晚還要拼命寫文、打卡社群,然後回家後一整週沒日沒夜把素材整理好,就是要讓讀者看到最新、最快的資訊。
我自己這段經歷的時間很短,大概三個月就發現不是我要的生活,只是因為疫情,所以稍稍體驗了這樣的生活型態,但其實更大部分佔據我旅遊部落客生涯的,是下面這個階段。
我的旅遊部落客生涯第二年後半段,原本都快放棄,打算去紐西蘭旅居一年,但忽然有了出書的機會,為了《下飛機Day By Day 愛上京。阪。神。奈》這本書,我開始每年固定旅居日本一個月,尋找在地的素材,這種有目標性、為期一個月的計畫,其實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但仍需一定的計劃:
- 計畫:出發前我會花兩週,把要去的景點、餐廳、飯店整理出來,避開所有地方的休假日把可以同一天前往的景點安排在一起,確認整個月適合使用的交通票券,接著看一下每天行程的彈性,假設某間店花了比預期長的時間排隊、某天下雨可以怎麼換行程、某個交通路線延遲了,是否有替代方案,中間若有空閒時間,是否有適合加進來的備案,全部都整理成一個表格
- 思考作品呈現:把排好的計畫中,最重點的部分挑出來,就是那些無論如何都要取得素材的景點,上Google、IG 看看有哪些拍的不錯的照片,思考到現場可能有哪些好的呈現方式,是否需要自備道具讓畫面感呈現更好,是否要租服裝增添情境帶入感,在一天的哪個時段拍攝會最好,並避開正中午頂光時刻,避免天氣熱影響心情
- 創作:取材完畢後,根據素材即時性,若是櫻花、楓葉、聖誕點燈等很快就過期的資訊,就在旅途中快速發文,剩下屬於變動性小的素材,則安排回國時依照重要性一一完稿
旅遊的時間佔據生活的一半
自從出書後,我更確信了我喜歡旅居的生活,每個我選定的國家,我都希望至少能待上一個月,因此奠定了我們每三個月一次為期一個月的旅行,從英國、法國開始,一路走了泰國、韓國、瑞士、美國、澳洲,一個月是一個剛好會讓你愛上這個國家,但還不會生厭的時間,你可以有足夠的時間走完需要跟讀者交代的經典景點,還有很多剩餘時間去挖掘中文市場還沒有人知道的餐廳、景點,並跟在地人聊天,找到更多在地的觀點,而非外來者的視角。
大抵上也是從這段時間,我開始瘋狂愛上我的生活,我不是在完成旅行清單,而是每天都在接收新事物,雖然有既定的行程規劃,但有更多空白的彈性讓我去探索未知,計畫多了更多「ACTUAL vacation」,不是為了工作而旅行,而是真的為了完成夢想而旅行,沒有品牌合作、沒有截稿日、沒有非拍不可的照片、遠離社群媒體,每天一睜開眼睛,都是 invigorating 的。
很多人可能每天都很忙,但對我來說,我每天能專注的時間只有六小時,剩餘的時間不僅沒有效率,而且還是反效果,更重要的是簡化待辦清單,只做真正重要的事,給自己留白,留白時間迸發出的靈感,反而對工作更有幫助。
也是從這段時間開始,我不再有所謂傳統的「工作與生活平衡」,很多正常上班族很難以理解,但其實工作(旅行)真的已經融入我的生活,當我很開心在旅行時,我工作的效率就上升,我生活的質量就很好,會認真體驗生活周邊的事物,有廠商問我,那你休假都在做什麼?你都在哪裡買衣服?
這個問題實在太難回答了,因為我的工作就是休假,我平常就是在Villa泳池畔一邊工作、一邊看海、一邊生活、一邊看書,我平常就是在環遊世界時,到了某個景點,看到喜歡的衣服,就買了,休閒也融入在我的旅遊,我的社交,也是跟路上遇到各行各業的人聊天,從每個國家的人、不同職業的人身上吸取靈感。
我也在旅途中,看到世界各國的商業可能性,我了解新加坡跨國多媒體產業的機會;我發現美國巨大的市場,讓他們只要大批量生產工業產品也可以到那斯達克上市;我遇到在餐廳打工,但很勇於跟他認為可能投資他的人promote自己;我發現瑞士銀行經理平時的休閒也跟我一樣,是到某個小鎮的小餐廳喝酒打屁;也跟印度家庭交流,發現他們有多希望小孩上哈佛!跟矽谷工程師老婆聊天,發現在舊金山生活,真的很爽!
其實旅遊真的不是只是走馬看花、跑景點,當旅遊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他就是你的養分,因為你每天都在做不同的事,學習不同的東西。
錢很重要
講那麼多旅遊部落客生活與工作的平衡,其實終歸一句話,錢很重要,我一路從可以旅行的工作、成為自由工作者探索到旅遊部落客收入來源,都是希望能找到那個支撐我興趣的「收入」,當沒有收入時,我們可以住在倫敦市區的背包客棧,雖然空間小,但可以認識到很多人,當有穩定收入時,我們可以住到海景泳池Villa,任何形式的旅遊我們都很喜歡,但都需要錢!
尋找自己的平衡
旅遊部落客有千百種,有人參加媒體團,為觀光局宣傳推廣,有人自費旅行,回國用閒暇時間寫文賺取廣告費,而我選擇工作一個月、旅行一個月,後期的旅行,甚至整整一個月都不帶電腦、不工作,因為我在度假時會產生工作上的靈感,看我的文章會有很多放空的行程,每個人對旅行的定位都不太一樣,紐約時報專欄作家Anna Quindlen 說過:
The only thing you have that nobody else has is control of your life. The hardest thing of all is to learn to love the journey, not the destination. Get a real life rather than frantically chasing the next level of success.
你應該追求的是專屬於你自己的生活,而不是世俗定義的成功,每個人從出生、生長環境、個性到境遇都不同,了解自己、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型態,不用盲目追求成功人士所謂標準的「工作與生活平衡」,別人的習慣和行事曆不一定可以套用在你身上,你也沒有看到他們的全部,甚至可能只是看到好的那一面。
如今的我熱愛我的生活、我的工作、我的旅程,對我來說,所謂生活與工作的平衡,就是做自己喜歡的事,不需要為錢的事情煩惱,又能同時保持健康的身體,那就是平衡了。